【清风·漫步】张斌桥:立信于市 传承品质

来源:区纪委(区监察局)   发布时间:2020-07-17 21:50   浏览次数:   文字显示: 打印

在众多有故事的古桥中,至今已900多岁的张斌桥,勾连着“老宁波”亲切的记忆。

张斌桥旧影

张斌桥原址位于现在的中山东路与彩虹北路交汇处,为单孔高拱石桥,长达30米,拱矢高7米,横跨水面10米,大型航船可并行交汇于桥下。桥面采用宁波当地优质梅园石构筑,38级石阶通向两层楼高的桥顶。两侧桥墙栏板和石柱上精雕细刻了白象、仰莲、鳌首和抱鼓石等图形。 据宋《宝庆四明志》记载,张斌桥始建于北宋元丰五年(公元1082年),位于“县东五里”的东塘河上。

相传,当时有位以打草鞋为生的老翁,名叫张斌。他打的草鞋用料充足、编得紧实牢固,名声在外,价钱却很实惠,也从不借机抬价,深受顾客信赖。他每天在河岸边营生,看到河两岸的人们来往仅能依靠渡船,一遇风雨黑夜,时常出险,就以打草鞋积蓄的钱发起造桥。群众感念他的善心,便将这座桥取名叫“张斌桥”。“诚信”由此成了张斌桥的代名词。

张斌桥是甬东首座石拱桥,桥下可通官船、商船,沟通东七乡的水陆交通。岁月长河中,张斌桥畔迎送过数不清的官员学子、商贾行者,一代又一代的明州人,无不与之相依相亲。1914年,当地善士又捐资扩建了张斌桥,通行功能大为拓展。据1936年统计,张斌桥下每天往返日夜航船近百艘,桥上桥下的过客每年有百万之众。

张斌桥一带也是名人辈出的“风水宝地”,其中最著名的是有“一门三宰相,四世两封王,五尚书七十二进士”之誉的史氏家族。其族人主要聚居在张斌桥状元坊至古藤桥沿河一带,因其宗祠建在贤良巷,故又称为“张斌桥贤良巷史家”。史氏家族秉承“孝、友、睦、姻、任、恤、中、和”八行祖训,把家庭关系中的“孝悌”和个人德性的“廉洁”联系在一起,以孝悌传家,以廉洁尽孝,家道昌兴,涌现出许许多多“忠谏伏蒲,刚直不阿”的文臣武将。

明朝后期,张斌桥南的外潜龙漕还出了一位曾任刑部员外郎的钱肃乐。钱肃乐一生短促而动荡,他和甬上另一位民族英雄张苍水一起组织抗清义军,转战于浙江、福建一带,后忧愤成疾,42岁时病逝于外乡的船上。钱肃乐虽出身于官宦之家,但生活却十分清贫。他曾说:“吾不敢得罪天地,自揣归家之日量口炊米,裁身置屋,书生门户,如斯而已。”钱肃乐为官期间清正廉洁,被民众立碑誉为“爱民如子,两袖清风”的“钱清天”。

1988年,随着宁波城市建设大刀阔斧地推进,张斌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。然而,大家都舍不得让它就此消逝,于是有关部门采用迁移保护的措施,几经辗转,于2013年冬在原件基础上经组装增补,张斌桥迁移至下应街道天宫庄园西江古村内,再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。

重建后的张斌桥 

与此同时,这座桥的内涵与意义,依然留在当初的这片土地上。

张斌菜场摊主在市场诚信公约上签名 在如今的宁波城区商业繁华地段,东胜街道张斌社区历经多年打造,逐步创建了“诚信”品质社区品牌,设立诚信公约、打造诚信议事厅等,尤其与辖区内张斌桥菜场联手,积极建设诚信市场,设置诚信菜篮、出台诚信红蓝牌等,继续传承着这千年的光辉传统,不断推动“诚实守信、合法经营、优质服务、乐于奉献”的从业观念和道德操守成为社区主流导向。(林彬)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