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悌传家世泽长 ——记鄞州四明名相史浩家风

来源:区纪委(区监察局)   发布时间:2018-07-13 14:45   浏览次数:   文字显示: 打印


史浩,字直翁,号真隐,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,宋高宗年间中进士,后官拜尚书右仆射(右丞相),去世后被追封为会稽郡王。甬城民间至今流传有一门三宰相,四世两封王,五尚书七十二进士的佳话,说的就是以其为代表四明史氏家族。据史料记载,四明史氏一脉源于溧阳,后迁居扎根鄞县(今宁波鄞州张斌桥),现鄞州下应街道的史家码村仍保有史家祠堂和墓地,每年清明,四面八方的史家后人来此地凭吊,而街头巷尾也仍流传着南宋名相史浩的轶事。

 

孝悌传家根本

     鄞州史家码村史氏宗祠内的文化礼堂上悬挂着一块横匾,上书“八行堂”,“八行”即史氏第四代史诏(史浩祖父)提出的“孝友、睦姻、任恤、中和”,获得宋徽宗诏书,封为“八行高士”。“八行”之中尤以孝悌为根本,经当时族中领袖史浩继承和发扬广大。直到今日,宁波民间过中秋节仍在农历八月十六,这个独特的民间习俗就源于当年史浩的孝悌之心。

     相传史浩是个非常出名的孝子,父亲早逝,其虽身居要位,但念及家中老母,每年中秋都要赶回去团聚。有一年因事耽搁未能如期抵达,家中亲友左等右盼等到第二天他才到,于是乡民们干脆就将这个节日推到了八月十六过。此后,相沿成俗,宁波人过中秋节,就定为八月十六了。

    想方设法为母亲做寿,是史浩孝顺母亲的另一个故事。1144年,史浩三十九岁,时年逢其母亲六十岁寿辰,虽家中一贫如洗,但史浩仍想为母亲办一场热闹体面的寿宴以尽孝道。史浩向街坊邻居借钱办寿后,却一时半会无力偿还债务,无奈只得离开宁波借住至绍兴一位姓汤的卖饼婆家躲债。恰逢一年一度的乡试快要到了,史浩每日愁眉不展却仍笔耕不缀,卖饼婆是个好心肠的人,又欣赏史浩是个孝子,就慷慨地拿出自己准备买棺材的钱给他当盘缠,还帮他还清了向邻里借贷的本金加利息。史浩得了贵人的帮助,参加了乡试并一举成功,登了进士前十名,史浩信守承诺,马上将钱如数归,此后视卖饼婆为亲人,对其后代亦加以照料。

 

为民丹心柔情

     史浩尽孝,不仅体现在赡养老人身上,他还牢记母亲教诲,为民办实事。史浩中举后调余姚任县尉,当时地方上盗贼出没无常,偷窃民舍,弄得当地老百姓人心惶惶。县衙里每天报案的人不断,史浩上任后就下定决心一定要铲除那些盗贼,让百姓安心。他天天走街串巷、明察暗访,终于设计将为首的九人捉拿归案,端掉了九个贼窝,百姓无不拍手称史浩“大善”。可史浩对大家的赞誉却推辞不受,他说捕贼是作县尉的本职,这九个人应该处分惩办,如果让我一个人领赏,实在于心难安。县令甚为赞叹。史浩当时虽是小小的县尉,却已显出宰相的风范。

     除任县尉外,史浩还在乾道年间任知绍兴府、两浙东路安抚使,在此期间整治湖田、便民赋税、为先贤立祀与创贡院,为一方的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生活作出贡献。在福州期间革除陋习,拯救婴儿,解决了当时十分严重的溺婴这一社会问题,造福了一方百姓。

    史浩曾作诗赠魏杞:太廉二字君王赐,清白芳传奕叶孙。从史浩身上也可以看出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期待——把家庭关系中的孝悌和个人德性的廉洁联系在一起,以孝悌传家,以廉洁尽孝。

 

做官铮铮铁骨

     史浩在余姚任期结束后,按朝廷规定回临安等待再次分配,当时秦桧正是春风得意之时,见史浩才智不凡便想加以笼络,授意右谏议大夫史才说:“已留国子监书库官拟令矣。”而史浩当时已然感受到秦桧的不善,他对自己的叔父说,秦桧这人似乎很难与他同处,况且我省试在前十名,按规定现在应当受教官。他断然拒绝了秦桧。

     史浩为政几十年,最不喜与人同流合污,也从不以个人喜恶来推荐人才。他先后引荐过许多有用之才,其中包括张浚、朱熹、陆游等近五十人。那些被举荐的有的不领情,有的不知引荐者是谁,有的甚至恶语相加。他们虽然诋毁史浩,但史浩还是不断向上推荐。孝宗曾问,“是以德报怨吗?”史浩回答说:“臣不知有怨,若以怨而德报之,是有心也。”

     1163年,史浩拜相,由他推荐的张浚屡次上奏孝宗,急图恢复中原,当时朝中的显官名士大都是张浚门人,所以交赞其谋。史浩认为恢复中原时机不成熟,表达了不同意见。争辩持续五日,史浩委婉劝张浚,过去希望聆听指教但不可得,现在有幸同朝事任,但我们每次观点不同,我不只是为社稷生灵着想,也是为相公着想。先生因为大仇未复,决意用兵,这实是忠义的心,然而不看时势而急着去做,恐怕只能徒慕复仇之名罢了。但孝宗听信张浚,史浩力请罢归,结果张浚惨败。史浩独特持异见,颇受时人非议,甚至承担了“投降”的罪责,事实证明他稳妥谋国的方略是正确的。史浩耿直的性格可见一斑,作为一名宰相冒着“触龙鳞”的危险不畏强权、直言进谏的品格,所体现的正是其仁政和民本思想,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,都是难能可贵的。

 

子孙绵延披泽
     
虽时过境迁,但史家码村的“八行”祖训沿用至今,村民遵纪守法、循规蹈矩、以孝为怀,村庄一派和谐。

    八行祖训的指引下,史氏族人进一步细化家风宗规,制定了史氏家训十六则,即立身、孝友、敬祖先、睦亲族、敬师、取友、教子弟、和邻里、肃闺门、御仆婢、酬恩释怒、排难解纷、治家敬宾、施药传方、不妄杀、官箴。

     史氏家风家训、字字朴实、句句育人,如今已成为史氏家族及史家码村村民的道德规范和行动准则。好家风让史家码村民风和谐,近年来,该村先后荣获全面小康村、星级动态四星级村、市级卫生村、市级文明村、区十佳敬老模范村、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村等荣誉称号。

 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